近日,湖南湘西花垣县的苗乡深处迎来了一群特殊的访客。在圆满完成首批实习生慰问活动后,匠谷公益基金“匠心计划”旋即启动了新一轮家访行动。由王定国公益基金会、中国保信集团、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及唐山海运职业学院代表组成的家访团队,在花垣县政协及相关部门的协同下,翻山越岭,深入补抽乡、双龙镇、猫儿乡、民乐镇,对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学院第三届花垣学子班部分新生家中进行了面对面、心贴心的走访慰问。
踏山访户送关怀,“匠心” 暖流润花垣
山西省王定国公益基金会名誉副会长、“延安五老”之一谢觉哉、老红军王定国之子谢烈老先生顶着烈日走过波折的山路来到大山深处的学生家中,与学生和家长们亲切交流,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生活情况、主要收入来源以及面临的主要困难。谢烈动情地说:“看到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眼神,看到家长们由衷的感激,我们更加坚信这项事业的意义。山西省王定国公益基金会将不忘王定国老红军的嘱托,持续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感谢你们这么远来看我们,更感谢“匠心计划”这个项目,让孩子能有书读,有出路!孩子能去‘中国匠谷’读书,是我们全家的盼头!”在家访组走进花垣学习班新生龙丹仪家中时,其母亲激动地说。龙丹仪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有高血压疾病,于政府安置服装厂工作,家中的弟弟还在上学,居住地为政府安置区,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当家访组详细介绍 “匠心计划” 的学费减免、生活补贴及毕业后就业帮扶政策时,龙秋媛母亲反复确认:“真的能让孩子学一门技术,还能帮着找工作?” 得到肯定答复后,她红着眼眶连连道谢:“这样孩子就不用愁读书的钱,我也能放心让她去学本事。”
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彩琴、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校长李佳圣分别介绍了学校的情况及各相关专业就业发展前景,针对部分家长担心孩子“离家远、不适应”的问题,表示学校将为花垣新生安排一对一的成长导师,帮助他们帮助新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定时向家长反馈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让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动态,确保他们“进得来、学得好、能就业、有发展”。希望同学们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磨砺自立自强的意志,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增长才干。
一声声叮咛,一句句鼓励,寄托着社会各界对这批即将远赴千里之外求学的学子们最殷切的期盼。此次深入家访,不仅将关爱直接送达学生家庭,更实地摸排了帮扶对象的真实情况,为“匠心计划”的精准施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它超越了简单的物质资助,是一次情感的交融、希望的播撒与信心的传递。我们期待,这份跨越千里的温暖,能化作学子们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在未来的人生舞台上绽放精彩,最终反哺滋养他们的故土家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
汇智聚力谋振兴 精准帮扶谱新篇
8月28日上午,2025年“匠心计划”深化工作推进会在花垣县政府召开。花垣县委书记王京海,县委副书记张世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孙中元,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常务)提名人选杨昌松,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向君,县委办副主任石昊峰,县委组织部三级调研员欧昌银,县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文祥,县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吴仲庆,山西省王定国公益基金会名誉副会长谢烈,山西省王定国公益基金会副理事长骆宏,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理事会主席团常务主席文雅,理事会主席团主席汪培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联合会产教融合委员会主席、中国保信集团总裁姚义纯,教育总督学苏国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保相,曹妃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刘彩琴,唐山海运职业学院校长李佳圣,中国教育报河北记者站站长周洪松,曹职院常务副校长刘杰,董事长助理李红涛,王定国公益基金会财务总监白雪等相关人员出席会议。
王京海指出,“匠心计划”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的具体行动。县委县政府将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畅通村干部晋升通道,实施定向招考制度,并将返乡人才优先纳入人才库。王京海表示,花垣县将继续以"匠心计划"为抓手,做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作,让更多年轻人眼中有光、未来可期,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以人才振兴推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努力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标杆。
谢烈在会上表示,王定国公益基金会持续关注老区发展与下一代成长。“匠心计划”不仅帮助当地学生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更重要的是为这片土地播撒下“既能学成归来、又能扎根建设”的希望种子。衷心期待“匠心计划”能让更多花垣青年既能“走出大山见天地”,更能“回归家乡创未来”,乡村振兴蓝图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必将愈发壮阔、愈发璀璨。
文雅指出,“匠心计划”旨在挖掘培育扎根乡村的能工巧匠、产业带头人和专业技能人才,既注重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也强调对现代农业技术、经营管理、品牌打造等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为乡村人才提供成长平台与资源支持。他表示,中国民贸将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将充分发挥平台资源,联合中国保信集团,王定国基金会等机构,依托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学院,为“匠心计划”提供支撑,共同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人才振兴样板。
姚义纯在会上表示,“匠心计划”不仅是助学工程,更是为花垣量身打造的“人才孵化”项目,目前已帮助众多学子走出大山、学习技能,并激发其返乡干事热情。他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集团将联合多方力量,持续推动教育赋能。下一步重点包括:打造“花垣家政”金字品牌,推动“北京标准”与本地特色融合;建设“教育小屋”,跨越城乡资源落差,输送优质教育资源;加强花垣籍学子特色培养,促进乡情治理与现代管理结合,实现高质量就业。姚义纯称,乡村振兴是“大合唱”而非“独角戏”,中国保信集团愿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各方共同续写公益帮扶新篇章。
刘保相在会上汇报两年来"匠心计划"取得的成绩及下一步深化工作方案,指出该项目已全额资助100名花垣县学子完成学业,构建"资助-培养-就业"闭环体系,通过红色教育与学业支持双轨机制实现教育帮扶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未来将重点推进三大举措:启动"花垣家政"培训项目,整合京津冀家政标准与本土需求;打造"教育小屋"基层赋能平台,提供数字化学习与就业服务;制定返乡学子专项培训方案,开设生态农业、乡村治理双轨课程,配套岗位实践与就业跟踪。政企校三方协同发力,持续培育"留得住、用得上"的复合型人才,为老区振兴注入持久动能。
在会上,吴仲庆和刘彩琴签署“花垣家政”合作项目工作备忘录。
匠谷公益基金“匠心计划”由中国保信集团联合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王定国公益基金会、南充市慈善总会共同发起,开创了"公益+产业+教育"的协同模式,这种模式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如何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经验范本。
作为一项聚焦"人才振兴"的公益助学工程,匠谷公益基金"匠心计划"的意义远超传统教育资助范畴,它将"职教一人、就业一个、共富一家"作为目标,通过全额资助+就业保障的闭环设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到"造血式"赋能的转变。"匠心计划"强调"挖掘培育扎根乡村的能工巧匠",既注重传统技艺的坚守又加入国际化教育资源,将打造系列品牌铺就花垣群众的“增收快车道”。这种"守正创新"的培养理念,既保护了乡土文化的根脉,又赋予其现代市场竞争力,实现了文化振兴与产业振兴的同频共振。